打造中国检验认证的“航空母舰”——访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国外检验认证机构自2005年12月11日起可以在中国建设检验、测试、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国外检验认证机构自2005年12月11日起可以在中国建设检验、测试、认证实验室,长期以来长期处在保护状态下的国内检验认证市场大门已经对全世界打开,国外检验认证机构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水平、雄厚的资金实力、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成熟市场操作模式,积极抢占国内检验认证市场、尤其是商业检验认证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状况究竟如何?国内检验认证机构受到国外同行机构怎样的冲击?以及怎么来面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考验等?带着这样一些问题,仪器信息网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CTC依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于2005年底组建成立,马振珠教授出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中心工作,2007年主营收入突破1亿元,实现CTC成立仅两年收入翻番的辉煌业绩,2008年总收入已经增长为1.16亿元,是目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最具规模的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中国在加入WTO时曾承诺,在中国提供检验服务3年以上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在中国设立合营技术测试、分析和货物检验(法定检验除外)机构;入世后2年内,允许(从事非法定检验的)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外资控股;入世后4年内,允许(从事非法定检验的)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在华设立独资子公司。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检验认证市场。如今,中国检验认证市场的大门已经对全世界打开,跨国认证集团目前正在有步骤地将庞大的身躯挤进中国,国内的检验实验室等实力也慢慢变得强,二者的竞争已越来越激烈。
马振珠主任首先谈到:“多数国外知名的检验认证机构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涉及范围较广,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近年来,国际权威检验机构纷纷在中国设立检测网络,已经在中国初步完成了商业布点工作,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如:SGS(瑞士通用公证行)全球拥有1400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55000名员工,70000多家全球客户。SGS在中国大陆最开始是以合资身份进入中国的,合资对象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旗下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总公司,所以在中国大陆SGS的名字是: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至少有7000家中国企业获得SGS认证,在中国市场年收入一度达到14亿元人民币。
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L)是通过会员制的运作方式来获取利润,目前拥有国际级会员10000多名,引人注目的是其制定了10000多项产品和行业标准供全球企业参照执行。2003年1月,UL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共同投资1500万美元在苏州设立了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目前,UL美华认证已成为UL全球业务增长最快的分支机构。
德国莱茵TÜV检测认证集团成立于1872年,总部设立在德国科隆,在61个国家490多个地区雇有13300多名员工,年营业收入超过11亿欧元。自1988年TÜV在香港设立中国的分支机构后,现已在中国8个主要城市建立服务网络,为中国企业直接提供出口认证及检验服务。
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萌芽阶段,为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我国成立了少量的基础检验实验室。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进入发展阶段,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由国家划拨专款专项支持,成立了近5000个国家、行业、地方检验实验室。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检验认证行业也进入成熟阶段,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出现了第三次检验认证机构建设浪潮。
其中,我国的认证工作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从电工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产品认证开始,逐渐扩大到建材行业等别的产品和领域。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自2001年以来,我国对认证认可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行了认证认可工作的统一管理。
目前,中国的检验机构中带“中国”二字的单位只有两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以及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其中,CCIC是2007年原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并重组而成,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带“中国”字头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国际化检验认证机构,年营业收入达35多亿。
“另外,私有的检验测试的机构纷纷成立,并在国内检验认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每年千万元营收的并不少见。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我国仅与建材、建筑相关的检测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
“相较之下,中国的检验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马振珠主任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的检验机构在技术、资金、认证标准等各方面与国外检验机构都存在比较大差距。”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国家强制性检测、商业检测和委托检测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竞争不可避免,但外资检验机构的进入,也带来了国际领先的检测服务理念。在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主动学习,是内资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也是推动检测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
马振珠主任指出:“拓展业务领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国内检验认证机构发展的第一个任务。”
“中心共有检验、认证、仪器研发、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内容,其中检验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达85%之多,认证业务领域的拓展是中心过去两年来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要做的事情,短期争取达到检验、认证两个‘翅膀’均衡发展。” 目前,CTC可以向社会提供建材产品CCC强制认证、中国建材认证CTC标志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汽车玻璃零配安装配置服务认证,并为出口公司可以提供CE、ECE、DOT、IGCC/IGMA、KAN、AS、GS代理认证服务。“另外,中心正在积极申请建筑工程检验测试领域的各项资质,检验测试业务由建材产品向建筑工程领域拓展,力求涵盖所有建材产品领域。今后中心还将向食品、卫生、环境等领域迈进,跨出建材建工领域,走向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中心现有客户中40%来自北京地区,如何扩大京外市场占有率,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拓展建材行业的国内检验认证业务,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的策略,首先将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等城市建立由中心控股或独资的分支机构。”
CTC于2008年底成立了厦门分中心,并于2009年3月又收购了厦门宏业工程建设技术公司,全力开展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省的建材行业检验认证业务。
回顾CTC厦门分中心的组建与运作,马振珠主任指出:“对当地检验认证市场情况了解不充分,自身基础储备不够,尤其是检验认证技术与管理人才不足等,是我们组建分支机构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在厦门设点,我们是走了一点点‘弯路’、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现在我们就不赞成自己在外地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是建议寻找当地有基础的检验机构或公司对其进行收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资产金额的投入、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
“总体来说,‘走出去’的步伐不要迈的太快,必须稳扎稳打、摸着石头过河,争取‘成熟一个再建一个’。”
“国内检验认证机构经过多年的运营,已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客户群体,以及国外检测认证机构对中国市场之间的竞争成本问题的考虑,因此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将有合作开展业务的可能。”
“国外建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便于销售也希望找国内权威的检验认证机构承担检测工作。在拓展自身业务能力之外,积极与国外同行机构进行合作,无疑是检验认证行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在这方面,CTC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获得德国TÜV、美国机动车管理协会、美国IGCC/IGMA、西班牙Applus、印度尼西亚产品认证中心、荷兰TNO、VCA英国车辆认证局合作实验室等多个国外权威机构资质授权或共建合作实验室。
“尽快走入国际市场,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中心设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现已有160多个国际客户,每年多次组团到国外给这些客户提供认证服务。”
“标准”在全球市场之间的竞争的独特地位与及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无容置疑,在检验认证领域中也不例外;“CTC每年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标准等将近80项,每年都有20多项新标准出自中心之手。我们积极鼓励员工申请标准制订、参与别人承担的标准制订的起草工作中去。”
值得强调的是,2009年5月,CTC真正开始启动了一项ISO标准制订任务,这是我国建材行业在ISO组织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工作组。
最后,马振珠主任指出:“中国检验认证机构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在国际检验认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加快制订国内行业标准、扩大检验认证范畴、逐步提升行业规范,更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整合资源,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在检验认证市场闯出一条新路,以此迎接挑战,创出属于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民族品牌,与国际知名检验认证机构抗衡。”
马振珠,1963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毕业于山东建材学院(现济南大学)应用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建材材料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是做过化学分析、原子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建材放射性检测;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MBA毕业;现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家建筑材料质检中心主任、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先后曾主持、参加了多项国家“七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装饰装修用到的材料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限量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主要起草人;承担了十项装饰装修用到的材料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限量国家强制性标准制订及北京奥组委下达的《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绿色建材》的编制工作;获得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局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与撰写了“绿色建材与建材绿色化”等5部论著。
赞赏上一篇MTS成功并购新三思之始末——访美特斯(MTS)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陈国瑜先生
新设备!Nature Nanotechnology揭示纳米光谱学仪器新开发及多功能应用!
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212.07万元采购温度记录仪,照度计,甲醛分析仪,VOC检测仪
创新引领 YOUNG帆起航——仪器信息网25周年 我们不一YOUNG!
MTS成功并购新三思之始末——访美特斯(MTS)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陈国瑜先生
本草物质组计划:给中药“一本护照”——访“本草物质组”提出者梁鑫淼研究员